怎么评价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爱情故事?
于凤至作为民国时期当之无愧的“东北第一夫人”,她的能力在美国的华尔街也被充分的证明了,但她和丈夫的爱情却没有像她在股市中一样顺风顺水。
作为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不仅在容貌上不输分毫,在气质上更是出类拔萃。相信很多读者也看过电视剧中的张学良,张学良一生爱美人,更是风流成性。说到底可怜的还是这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人了。赵四小姐的登堂入室,于凤至非但没有生气还宽容大度的接纳了这位共享丈夫的好妹妹。
历史上的于凤至非常可怜,她不仅没有受到丈夫的喜爱,还要在心里承受外界对她的质疑。哪怕于凤至再委曲求全的接受赵小姐,为她建一座楼供她居住,陪伴自己的丈夫。就是这样的于凤至,这样的将帅夫人,在他的丈夫张学良入狱之时,还是到处的找关系、四处奔波,只是想救出自己的丈夫。
但事与愿违,这个可怜的女人最终还是失败了,留给官僚太太们的就剩下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女人愿意用千金家产保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呢?最后求人无门又生了重病的于凤至,只能带着她与丈夫的孩子远赴美国避难。没有丈夫的生活,她日日偷偷流泪,久劳成疾。
此时在狱中的张学良只有一个赵四小姐的陪伴,就算是于凤至一直思念着自己的丈夫。但看到赵四小姐对丈夫照顾得如此的无微不至,内心不免也是五味陈杂。
当她收到张学良寄来的离婚协议时,也决然的与张学良解除了婚姻,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解除了婚约的于凤至依旧的坚强,不断地与病魔抗争,努力的撑起自己的家,丈夫没有了,孩子还是得继续培养着,可谓是多么坚强的女性啊!
笔者看来,于凤至算得上一个传奇女人,但她同时也是一个傻女人,一个一生都没有得到过爱的女人是何其的悲惨。但每个人所拥有的信仰不一样,可能她的一生觉得只有自己爱的人幸福,自己才会幸福吧。张学良一生滥情,于凤至和赵一荻也是始终给了他自己全部的爱,这两个女人都将自己的一生赠予了张学良。
独自在美国生活50年的她,甚至到死都没有见到张学良一面,固然有时政的限制,但仍然让人感到惋惜。最后就用一段于凤至墓碑上的墓志铭结束吧:这世界上有许多有情人,可却不是每一对都能终成眷属,有许许多多的人等了一生,念了一生,却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心中那个人。
1.于凤至深深地爱着张学良。 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婚姻有强烈的封建包办色彩,二人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是张作霖的拜把子,还曾经救过大帅一命,又张作霖认为于凤至是旺夫相,命格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所以在张学良还是8岁的天真无邪的儿童时,就给儿子订了这门亲事。
尽管 张学良本人对这桩婚姻并不满意,但又拗不过他倔犟的老子,只好认命,结婚时张学良不过15岁,于凤至18岁,婚后,于凤至尽到了妻子的责任,对丈夫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与照顾,在大帅府里也谦恭低调,尊老爱幼,平易近人,人缘很好,甚至连公公张作霖也对于凤至的人品、治家能力高看一眼。
2.张学良没尽到丈夫的责任。张学良年轻时是风流倜傥的帅哥,家庭背景又好,所以,尽管已经是有妇之夫了,但依然喜欢风花雪月,习惯沾花惹草,不仅私下娶了谷瑞玉,后来还公开和赵一荻同居,至于露水情人无法算清,即便如此,于凤至还是很宽容大度,极力包容他,也没因争风吃醋闹过事,甚至相当长的时期还能和赵四小姐和睦相处,在外人看来,二人的婚姻还是比较幸福的,殊不知,于凤至受了多少委屈啊。
3.于凤至忠于婚姻。在张学良被软禁后,于凤至依然不离不弃,更没落井下石,她主动向宋美龄申请去陪伴丈夫,后因得了乳腺癌要赴美治疗,才迫不得已离开张学良;此后二人再没见面,但于凤至在美国期间一直为丈夫的自由奔走呼吁,对张学良可谓一往情深;张学良知首于凤至是情深义重的人,对她也充满了敬意,但就是没有爱情。
4.张学良亏欠于凤至太多,至死,于凤至没等到张学良的一个爱字。晚年,为了给曾经的红颜知己赵一荻一个名分,张学良率先向赵提出了离婚, 于凤至是深明大义的人,她毅然决然遵从了丈夫的意愿,二人离了婚;但她的墓碑上,依然以张家媳妇自居,她的墓穴还给张学良留着位置,此情可感天地,对丈夫她忠贞不渝;但张学良还是选择了和赵一荻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