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网主页>民国>陈寅恪

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分类:民国 | 陈寅恪

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陈寅恪先生是我赞赏并推崇的一代国学大师,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事业,他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字学等学科。其中尤其以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代文学以及佛教典籍的研究著称于世。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尊为一代史学宗师,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威望。

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蒋天枢先生概括陈寅恪先生治学特色约有四端:

一、以淑世为怀。笃信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之旨;

二、探索自由之义谛。见《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及《论再生缘》;

三、珍惜传统历史文化。此意则文诗中随地见之,而“迂叟当年感慨深,贞元醉汉托微吟”、“东皇若教柔枝起,老大犹能秉烛游”之句,尤为澹荡移情;

四、“续命河汾”之向往。此虽仅于赠叶遐庵诗、《赠蒋秉南序》中偶一发之,实往来心目中之要事。

史学领域

治史观点:“文化超越于政治、经济、民族等等之上。”在悼念王国维的有关诗文中,陈先生的这一观点有集中反映。如《挽王静安先生》诗有云:“文化神州丧一身。”挽词序云:“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两年以后所撰《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超越政治,真理必须独立自由的道理:“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感望?先生之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所以,陈先生在挽词中虽有“一死从容殉大伦”、“回思寒夜话明昌,相对南冠气数行”,以及“他年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之类的句子,表面上是在哀悼作为清室遗老的王静安,实际上,王静安之死有其更深刻的原因,不是一姓之兴亡所造成的。陈先生的这种文化至上的观点始终未变。

中国历史学家、汉学家余英时先生在《陈寅恪史学三变》中把陈先生的史学成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3-1932),佛典译本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唐以来中亚及西北外族与汉民族之交涉。俞大维在《怀念陈寅恪先生》中记述:“寅恪先生又常说他研究中西一般关系,尤其是文化的交流佛学的传播、以及中亚史地,他深受西洋学者的影响……,其他边疆及西域文字,寅恪先生在中国学人中是首屈一指的。除梵文外,他曾学过蒙文、藏文、波斯文及土耳其文……兹以元史为例略作说明。”

第二阶段(1932-1949),魏晋及隋唐的研究。从三十年代初期,陈氏史学逐渐转向第二阶段,开辟魏晋至隋唐的研究领域。1935年他撰《西域人华化考序》,说:“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这是他第二阶段史学研究的重心。民族与文化的分野尤适于解释唐帝国统一和分裂的历史。故他在1936年读韩愈《送董邵南序》眉识及1941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特别标明此义。

第三阶段(1949以后):心史。

陈寅恪在《冯友兰哲学史审查报告中》说“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关于“不今不古之学”,汪荣祖在《史家陈寅恪传》中解释为中国历史的中古一段,即魏晋到隋唐这一时期。所以,学术界一般公认,陈寅恪史学方面的最大成就还是中古史研究,陈氏史学并非如大多数学者所论的继承乾嘉考据,而是直接继承宋贤史学并有所发展。陈寅恪史学思想可分为求真实供鉴诫、民族与文化、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贬斥势力尊崇气节及重视社会经济的重大作用等。

语言与文学、宗教领域

诗史互证问题、汉语特点问题、宗教与文学关系问题、佛教进入中国及与小说、弹词等题材演变发展问题、中国古典小说之结构问题等。陈先生开辟了运用文学作品阐述历史问题,又用历史知识解释文学的崭新途径。陈先生渊博的梵文以及满蒙藏文知识使他的学问具备另一特色。他不仅利用汉文以外的语言文字从对音和释义来考察汉文典籍、史书与诗文,还探索中国与印度在宗教思想和以及文章体裁上的关系和影响。树立了如何深入研究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的光辉典范。比如《蒙古源流笺证》由张尔田先生修订时,大都根据了陈先生用梵藏文字勘校所得的成果。

陈寅恪(1890一1969),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关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初文学,佛教典籍的著述尤为精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早.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

陈寅恪先生继承和发扬了清代乾嘉学派和欧洲近代研究梵文,佛典的传统。以其深厚的文史哲及语言文学知识,融会贯通,纵横驰骋,不断开拓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取得学术著述的新成果。作品有: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百诗笺论稿,寒柳堂集,金明館丛稿,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崔浩与寇谦之,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记唐代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魏书司马芝传跋,论唐代之番将与府兵。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质疑陈寅恪先生为什么用很大的精力去写柳如是别传?从30年代开始。陈寅恪已注意用诗文证史。如以李商隐"无题"诗,"万里风波一叶舟"一首。证李德裕归葬日期为大中六年夏季。以诗证史就成为他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就是"元白诗笺证稿"。他在晚年除不断修订这本著作之外,又穷十余年的功夫 ,写成"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虽以笺释钱谦益,柳如是的诗文为主,但由此却把明末清初的历史做系统的论述。这本巨著可视为他以诗文证史。自验提高历史学的科学性的著作。也可视为他的史学方法的总结。

陈寅恪先生的主要成就:

1.在西方历史学的冲击下,陈先生以明清学术为宗,努力保留本土学术的火种。故此,有国学大师的美誉。

2.提出“以诗证史”的学术理论,为史学向纵深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3.陈先生专注隋唐方向,提出了“关陇文化本位”等等一大批极具创建性的研究思路。

4.陈先生的著作颇丰。虽然真正能够读进去的人不多,但在业内皆奉为圭臬。

以上四点,是陈寅恪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这是不神化、不虚褒的情况下的如实评价。

也许有人会问,就凭以上四点就能成大师?是的。其实,谁能做到上述一点,就足够成名成家了。

实际的答完了,聊几句虚的。

陈寅恪先生被某些人塑造成反专制的典型,纯属张冠李戴。陈先生是反西学、反民主的,无论是三民主义这种美式民主,还是马克思主义这种欧式民主,他都不赞同。因为陈先生游历多国,深知西方思想的鄙陋。

陈寅恪先生是深刻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者,因为家族关系,他有一定的遗老倾向。陈先生恨自己没有殉国而死,于是,《柳如是别传》成了他的挽歌。

  • 推荐:如何评价陈寅恪?
  • 推荐阅读
  • 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如何评价陈寅恪?
  • 陈寅恪的名言名句大全
  • 陈寅恪人物简介
  • 汤显祖经典语句大全
  • 汤显祖人物简介
  • 白敬亭的逆袭翻盘故事大全
  • 推荐阅读
  • “人间清醒”白敬亭:脚踏实地,努力向前
  • “人间清醒”白敬亭背后的故事推荐
  • 白敬亭的励志故事精选3篇
  • 白敬亭的励志故事大全
  • 白敬亭经典语录大全
  • 白敬亭人物简介
  • 神奇少年苏翊鸣的追梦故事作文素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