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墓
寄语: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郊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57度,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
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米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长方形石碑牌,上镌楷书56字,写法属传统形式,读时先中行,继右行,随之左行,再回读右而后左,余此类推。
碑牌上所列官衔都是林则徐的,按当时“父以子贵”的规例,做父亲的死后也可以享用。供案左右的转角柱上镌有对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碑面阴刻:“皇清诰封资政大夫、两淮盐政、前江苏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陈夫人,男少穆公、妇郑夫人,出继男雨人公、妇李孺人寿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书,直下11行(读序自中、左、右),字径12厘米。
碑文中的“晹谷林公”为林则徐父林宾日(1749~1827年);“陈夫人”为林则徐母陈帙(1759~1824年);“少穆公”即林则徐,“郑夫人”为林则徐妻郑淑卿(1789~1847年);“雨人公”为林则徐弟林霈霖,“李孺人”为霈霖妻李氏。此墓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林则徐因母丧守制,为其父母营造的,林则徐逝世后附葬于此。
行星命名
2000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周年之际,坐落在林则徐出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
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林则徐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