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网主页>其它>纪伯伦

纪伯伦人物简介

分类:其它 | 纪伯伦

纪伯伦人物简介

纪伯伦人物简介

纪·哈·纪伯伦,男,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毕业于法国巴黎艺术学院。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1931年4月10日,因肝硬化和肺结核以及长期严重酗酒而逝世于美国纽约格林威治村圣芳心医院。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2年,从岩石上摔下,右肩胛骨摔伤,在姑母家养伤数月。此后一生右臂无力。

1895年6月25日,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纪伯伦的母亲带他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爱丁博罗街。一家生活艰难,靠卡米莱沿街兜售物品维生,一年后他们开了一家小干货店维持生计。9月1日入波土顿奥利弗·布里斯区公立侨民小学。在这里他接触了西方文化,名字也被美国化为更简略的哈利勒·纪伯伦。在校期间,表现出的绘画天赋受到弗劳伦斯·皮尔斯的注意,在她的推荐下,被孩童资助社团的社会工作者杰西·弗莱蒙·比尔介绍给波士顿先锋派艺术的支持者、摄影艺术家、出版商弗雷德·霍兰德·戴伊。

写作经历

1897年,给女诗人约瑟芬·布鲁斯顿画像。

1898年3月8日,阿拉伯文教师扈利·尤素福·哈迷德为他介绍古诗人穆台纳比等,并介绍《诗歌集成》和《圣经》给他看,同时为他修改作文以在其刨办的校刊《复兴》上发表。

1899年夏,完成一些古代阿拉伯诗人的画像,如阿尔法利德、阿布·努瓦斯、穆台纳比以及阿拉伯女诗人罕莎等。

1902年,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并且还要还债。

1903年,开始写构成散文诗集《泪与笑》的文字。开始以每周2美元的报酬在纽约阿拉伯文报纸《侨民报》上陆续发表一系列短篇散文,这些文章不仅给生活困顿的纪伯伦带来了实际的物质帮助,而且使他开始在美国的阿拉伯移民读者中赢得声誉。至1908年间在《侨民报》陆续发表50多篇散文诗,总标题为《泪与笑》。

1904年5月,在波士顿画廊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其中《灵魂皈依上帝》与《痛苦的喷泉》等画吸引了马尔莱布鲁街女子小学校长玛丽·伊莉莎白·哈斯凯尔。两人自此结为挚友。此画展不久在玛丽学校展出,玛丽买下《痛苦的喷泉》与《思想之舞》。10月,带40幅画再次参加在波士顿举行的画展,不久画廊一场大火,大部分作品被焚毁。

190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艾敏·胡莱卜作序。进一步扩大了纪伯伦在美国阿拉伯移民读者中的影响。

1907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该书被土耳其政府宣布是危险的,叛逆的,毒害青年的。并在贝鲁特中心广场当众焚烧此书,而且给纪伯伦定下叛逆分子罪名。6月13日进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受到奥古斯特·罗丹、奥金·卡莱尔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象征主义画派的影响。与神秘派画家布伦诺交往甚密。从事当时流行的商业性立体艺术,与朋友发生分歧。在巴黎各处游访,参观凡尔赛宫。开始为当时知名人士画像,其中有奥古斯特·罗丹,艾德蒙·鲁斯坦,亨利·洛克,克劳德·德彪西。在青年土耳其团体金环内多次发表演讲。10月2日和10月4日给玛丽写信倾诉爱情。写出《我的生日》一文。此文表达了他25岁时对于生活、知识,真理,自由、爱情的思考。开始对尼采作品,耶稣传记,宇宙成因理论等发生兴趣。

1909年7月,和朋友艾敏·雷哈尼去伦敦游览博物馆。继续学习绘画。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与阿尤布·萨比特,舒克里·哈尼姆等筹建政党。

1910年,参加巴黎春季传统画展,展画《秋》获银奖。

1911年,开始写《暴风雨》。发表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以一个心灵遭到悲痛打击的阿拉伯薄命女子命运,作为受凌辱的东方民族的象征。此小说于当年末开始在阿拉伯世界造成很大影响,引起许多批评和疑问。外界压力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

1912年,画《三个女人》等画。

1913年2月18日,写信告玛丽挑选了十幅画赠送她,这些画分别是《让我们一同奋起》《种子》《眺望者》《堆放的蔷薇》《沙漠的心脏》《头生儿》等。4月16日《玛丽日记》载对想买他画的人讲,这画决不卖。《艺术》杂志主编纳西布·阿里德汇集了《泪与笑》全集出版(一说是1914年)。前言中引信中的话,说他生命中诉怨、哀叹的一个时期已经结束。

1914年2月,在蒙特鲁斯大厅举行个人画展,展出75幅作品。此举肯定了纪伯伦作为艺术家的地位。受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超人哲学影响,开始写《疯人》,并与玛丽一起把《疯人》译成英文。其间,《新月》《闪电》《西方明镜》等杂志均刊登了他的作品。

1918年,《七艺》连载其重要艺术评论,格言、访问记。5月发表诗作《生活》《权利》《爱情》《知识》《幸福》和《死亡》,发表绘画《公正》《自由》《正义》等。10月中旬。其第一部英文散文诗集《疯人》发表于纽约,从此进入以英文写作为主的阶段。出版《二十幅画》一书。艾利斯·鲁法依勒在前言中称纪伯伦把东方和西方两种艺术结合在自己的作品里。

1919年,长诗《行列圣歌》的单行本由一位犹太出版商经手,终于在纽约出版。捐款购买阿拉伯文书籍,赠图书馆收藏。给伊米勒·泽丹的信中称:过去自己作为作家和画家度过的20年,只是一个准备时期,我的思想只结出一些不成熟的果实。

1920年4月20日,一批阿拉伯侨民文学家在纽约的阿拉伯文杂志《旅行者》编辑部开会,热烈讨沦阿拉伯新文艺中的一些新问题。4月28日晚,在家里继续开会,正式成立《笔会》,纪伯伦当选为《笔会》主席,米哈依勒·努埃曼为顾问。亲自绘制社徽(一幅圆形的图案,中间画着一本打开的书,书页上写着《圣训》中的一段话:真主在地下埋有宝藏,诗人的唇舌便是钥匙)。《笔会》作为阿拉伯侨民作家团体,在发展阿拉伯海外文学,团结侨民文学家方面起了促进作用。5月20日前夕在科学技术学会发表演讲。8月中旬,出版《先驱者》。

1921年,《笔会诗文选》在纽约出版,收集了纪伯伦、努埃曼等人的散文、诗歌共43篇。阿拉伯各国报刊纷纷转载,发表评价极高的评论,《笔会》很快蜚声阿拉伯世界。埃及新月出版社出版其散文诗集《暴风雨》。

1922年,画名人头像,包括奥古斯特·罗丹,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画家罗伯特·刘易斯·里德,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等。

1923年,在纽约发表英文散文诗集《先知》。许多俱乐部、家庭都公开朗诵之。4月6日《旅行家》杂志报道希沃尔转述法国驻美大使、《疯人》法译者贝业尔·杜兰克斯在《疯人》译成法文时的一句话:感谢上帝,在纪伯伦活着时认识了他。5月8日,尤素福·托玛·布斯塔尼在埃及为纪伯伦出版《珍趣篇》。6月16日重印《珍趣篇》。9月3日及17日中国《文学周刊》杂志分别发表茅盾从《先驱者》中选译的五篇散文诗:《批评家》《—张雪白的纸说》《价值》《别的海》《圣的愚者》。

1924年,穆罕默德·托基丁搜集其文章在埃及出版文论集《在文学世界》。陆续为各界名流画像,包括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等名人。其绘画作品相继在各地展出。

1925年,《先知》法译本、德译本出版。

1926年,正式发表《沙与沫》。开始写《人之子耶稣》,18个月后完成。参与印度人苏尤德·候赛因主持的《新东方学会》杂志,为其撰稿。由此结识许多世界名人。纪伯伦认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当时活在世上的最伟大的人物。玛丽·哈斯凯尔与福卢兰斯结婚,迁往佐治亚州,但与纪伯伦一直保持友谊。

1928年,完成《先知园》,开始写《流浪者》《大地诸神》。夏,《人之子耶稣》完稿。秋季在波士顿出版,被称为纪伯伦福音。阿尤布·沙比特呼吁纪伯伦应该参加黎巴嫩政权。可他仍留在美国,称自己在纽约艺术家公寓中的画室为禅房。

创作特点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奥古斯特·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大体上讲,纪伯伦英语文学的体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散文诗和智慧文学。在《疯人》《先行者》《沙与沫》和《流浪者》中,篇幅短小、哲理深刻的寓言、谚语、格言等智慧文学占了大部分篇幅。而《先知》《人之子耶稣》和《大地诸神》则属于不同形式的散文诗创作。纪伯伦的作品有意识地模仿《圣经》中的天启体、智慧文学、福音书等形式,常借助于人与万物和谐统一的通感手法,来表达具有泛神论色彩的神秘主义意蕴,因而,纪伯伦文学传递出宗教的神圣感。不仅如此,纪伯伦之模仿圣经文学,暗合了阿拉伯文学善用比喻、寓言、格言等智慧文学形式来言明道理的文学传统,继承了西方自翻译《柔巴依集》开始的神秘主义译介传统,并与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东方风和唯灵主义氛围相合。神秘主义特征和以智慧文学的方式来表达深刻的哲理,仍然是阿拉伯裔美国文学、乃至阿拉伯流散文学的重要特征。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介绍到中国。1931年中国作家冰心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后中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2014年中国九州出版社根据黎巴嫩新版《纪伯伦全集》翻译引进了中文版,由李唯中翻译,不仅收有纪伯伦的散文诗,还囊括了他的小说、散文、演讲、话剧、书信,以及纪伯伦生前亲手绘画的插画。全集分为七册,分别是《先知》《沙与沫》《泪与笑》《爱你如诗美丽》《蓝色火焰》《光与静默》《叛逆的灵魂》。

12
  • 推荐:纪伯伦经典名句大全
  • 推荐阅读
  • 纪伯伦经典名句大全
  • 纪伯伦人物简介
  • 崔雪莉去世2周年,粉丝纷纷发文悼念
  • 崔雪莉人物简介
  • 48岁木村拓哉气质依旧
  • 凤小岳《我的巴比伦恋人》演王子
  • 凤小岳人物简介
  • 推荐阅读
  • 10分!34岁梅西又拿出球王级表现!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什么?
  • 马克思经典语录大全
  • 马克思人物简介
  • 爱因斯坦是疯子吗?为什么?
  • 爱因斯坦难道是科学家的天花板,一百年了,为何没人能与他比肩?
  • 爱因斯坦为什么那么牛?